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首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 首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 成果简介
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 成果简介
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日期:2025-10-23 来源:

[1]李林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06期。

image.png

[2]李林英,徐礼平:《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意义、局限与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17第09期。

image.png

[3]张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第14期。

image.png

[4]包丽颖:《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价值旨趣、问题困境与实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第3期。

image.png

[5]杨才林,李林英,王立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北京教育(德育),2021年第01期。

image.png

[6]王立群、吴倩:《虚拟仿真教育技术在信息时代的创新应用》[EB/OL].(2020-12-12)yuqing.people.com.cn/n1/2020/1212/c210118-31964134.html.

image.png

[7]李林英:《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人民日报,2017年1月10日第07版理论版。

image.png

[8]李林英,卢鑫:《新时代网络空间价值观传播问题及其治理》,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2期。

image.png

[9]刘左元,李林英:《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03期。

image.png

[10]刘左元,李林英:《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理论导刊,2014年第07期。

image.png

[11]李林英:《加快构建新媒体素养教育体系》,北京教育(德育),2016年第05期。

image.png

[12]李林英,李书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影响因素探析》,北京教育(德育),2014年第05期。

image.png

[13]李林英.《严肃游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5期。

image.png

[14]刘新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和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8期。

image.png

[15]刘新刚:《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历考察——以马克思现实人理论为视角》,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9期。

image.png

[16]刘新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教学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12期。

image.png

[17]刘新刚:《切实认识和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整体性》,中国高等教育,2020年第6期。

image.png

[18]包丽颖,季伟峰:《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调查与分析》,北京教育(高教),2017年第1期。

image.png

[19]季伟峰,包丽颖:《新时代高等教育“红色育人路”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

image.png

[20]季伟峰:《教育哲学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析》,北京教育(高教),2022年第8期。

image.png

[21]李璎珞、郝芮琳:《智慧化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年第4期。

image.png

[22]李林英,冉金昊:《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5年第1期。

image.png

[23]李洁:《数字消费主义视域下人的精神异化的现实症候及应对策略》,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3期。

image.png

[24]季雨:《人工智能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想政治课教学,2025年第8期。

image.png

[25]江大伟,唐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表现、特点及应对路径探析》,北京教育(德育),2025年第6期。

image.png

[26]李璎珞:《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数字化转型探析》,收录于新华网学术中国。

image.png

友情链接

北京理工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编:100081 京ICP备10019879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