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首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 首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 成果简介
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 成果简介
方法与措施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5-10-22 来源:

 依托内容系统、平台系统、空间系统和流程系统四大子系统,通过智慧赋能实现思想沉浸、创造转化与价值认同,建成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构建“智慧大脑”驱动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核心的数字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系统

 内容为王,深度研究教材。对以新思想课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群借助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知识梳理、归类、交互,深度学理分析后,选择适合用技术嵌入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智慧驱动,丰富资源库建设。通过选取丰富的、鲜活的、实践的知识库训练出“马克思数字大脑”,按照马克思世界观、方法论开展内涵式智慧思政课教学设计,坚持守正与创新建成丰富的思政课数字资源库。

(二)创建“思想沉浸”内容-技术智能匹配的智慧思政教学平台系统

 整合资源,演绎思想,沉浸反思。通过国家级虚拟仿真平台、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平台、自主研发定制的思政课教学平台三级联动,整合多模态思政课数字资源,实现时空穿越、具身体验、沉浸反思,深刻理解思政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内在逻辑。

 学生数字画像,调用技术精准匹配。数智时代技术集群借助平台精准发力,如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学生个性化特征,“马克思数字大脑”智能体通过算法将学生进行分类,制定个性化教案,定向推送学习资源,且实现全流程数据追踪反馈。

平台资源可获取、可应用、可分享。数字教学平台资源实现了共建、共享,《重走长征路理想信念教育》《悬崖上学路之变教育扶贫虚拟仿真实验》《人类命运共同体虚拟仿真实验》《国企党建创新与治理变革》等30余个专题虚仿课程资源已覆盖全国10万余名学生。

(三)打造“行为实践”的多要素集成的“四维空间联动”教学场域

 打造了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信息空间和社会空间为一体的新形态思政课教学空间,有效拓展了思政课教学场域与功能。物理空间:弹性灵活的物理空间,便于开展多样化教学设计,集成多种软硬件设施,同时链接人民军工展、两弹一星展等校内外20余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虚拟空间:通过虚拟现实眼镜、全息投影等设备,学生置身于虚拟世界中,与课程内容进行互动,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信息空间:包括信息资源的获取与整合、信息服务的提供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应用等;社会空间:为学生提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思想交流和社会互动。

(四)建立“价值内化”的教-学-管-测-评闭环的数字教学系统,打造新形态教学模式

 集成内容、平台、空间实现完整思政课教学流程,全流程智慧赋能实现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智能高效管、数据追踪测、多元动态评循环反馈的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系统,激活知情意信行各个环节,最终实现价值内化。数字技术被学生掌握运用,成为其表达思想的工具,实现了群智互促,推进思政课内容、形式和载体迭代升级。


友情链接

北京理工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编:100081 京ICP备10019879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