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首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 首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 成果简介
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申报书
  • 成果报告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方法与措施
    创新与突破
    成效与推广
    结论
  • 支撑材料
    鉴定书
    应用及效果证明
    论文
    奖励
    报道
    研究报告
    视频
    其他
  • 成果素材
  • 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发布日期:2025-10-22 来源:

(一)成果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本成果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数字化为支撑、以交叉融合为源泉、以价值认同为旨归”核心理念,依托大数据、光电、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优势,构建了“智慧赋能、沉浸体验、创造转化、价值认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体系,即数字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建设,重点围绕新时代伟大变革、“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专题进行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数字技术与思政内容精准匹配的教学平台系统:集成化、定制化、智能化中枢平台实现多模态思政资源可获得、可使用、可共享;多要素集成的新形态教学空间系统: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信息空间、社会空间于一体满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管-测-评闭环的数字化教学流程系统:数字技术精准匹配思政课教学环节,助推立德树人全流程。整个体系以“智慧赋能”为基础支撑,以“内容系统”为核心牵引,突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四大子系统有机运转,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实现思想沉浸、创造实践与价值内化,推动思政课实效明显提升,且形成了可复制育人模式,为新时代内涵式新形态思政课提供了方案。

 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多人入选国家级、北京市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连续四届获北京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连续两届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40余次,辐射全国100多所院校机构。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是教材体系向数字化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化问题。新形势下“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要实现教材向教学转化并借助数字化手段进行生动的实践表达。

 二是数字技术介入教学内容建构的精准匹配问题。内容建设与应用场景缺乏有效的衔接,思政课建设长期面临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数字技术要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还缺乏有效的中枢平台。

 三是数字化教学组织与运行的空间要素协同问题。传统思政课教室无法满足新形态思政课要求,面对新形势,思政课涉及多时空、多场域的切换,目前多元空间要素联动机制尚未成型,无法通过具象、具身提升教学实效。


友情链接

北京理工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编:100081 京ICP备10019879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4号